指數型基金之父約翰.柏格(John C. Bogle) 在其著作「共同基金必勝法則」,
提及 8 個共同基金挑選的規則,
幫助投資人挑選出「可能超越市場指數」的主動型基金
在筆者先前所撰的專欄文章,曾介紹其規則細節
指數型基金之父約翰.柏格(John C. Bogle) 在其著作「共同基金必勝法則」,
提及 8 個共同基金挑選的規則,
幫助投資人挑選出「可能超越市場指數」的主動型基金
在筆者先前所撰的專欄文章,曾介紹其規則細節
在 ETF 越來越受市場投資人歡迎之下,
由專業經理人操盤的主動型共同基金,
似乎在網路上討論的熱度就較為退燒了
共同基金費用率比 ETF 來得高,這確實是一項痛點,
僅管風險高、常有人因為鉅額虧損離開股票市場,
但股市誘人的魅力,仍是不斷吸引新血投入進去
即使股票市場的遊戲規則幾乎沒有改變,
但想在股市累積到獲利,仍非容易的事
投資理財這四個字常常連在一起,在同儕朋友間討論。
但「投資」與「理財」,或許不能完全畫上等號
若仔細探討的話,「投資」應該算是「理財規劃」的其中一個部分。
下方這張圖,筆者嘗試將「理財規劃」以一個迴圈的方式呈現
「進入股市,想當個專職操盤手,穩定獲利後就離職不上班」
「進入股市,想成為下一個巴菲特,危機入市後大賺一波」
「進入股市,每天賺個 $2000 就好,這樣一個月就有 4 萬多了耶..」
在踏入股市投資前,每個人內心的想法雖然不盡相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