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2008 年金融海嘯虧損,僅花 1 年時間就補回 ! 關鍵在 : 確實執行「再平衡」計劃

股票 ETF、美債 ETF 混合搭配,是最單純、但極具效率的資產配置方式

在股災發生時,美債往往會成為市場資金避風港

因此股票 ETF、美債 ETF 兼持,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度

 

假設筆者欲打造一個美國股債投資組合,

挑選出 VTI (Vanguard 整體股市 ETF) + IEF( iShares 7-10 年期美國公債 ETF )

以「股 50% + 債 50% 」的比例互相搭配,並計劃長期持有。

但,不論是股票或是美債,其價格都是不斷在變化

觀察下方的年度資產報酬率排行圖,可得知 :

沒有一種資產類別會永遠強勢上漲、但也不會永遠在下跌

就像鍾擺一樣。也就是說 :

原始投資組合「股 50% + 債 50%」 的搭配比例

是會隨著時間和價格波動,而產生變化

(圖片來源:visualcapitalist.com)

 

那麼,原始的股債比例  50% : 50% 出現變化後,

後續該怎麼處理呢 ? 今天將分享「再平衡」的概念

 

(贊助商連結)

 

首先,說明「再平衡」的概念與做法

「再平衡」的實際作法,其實相當單純

即是 : 在每一年的年底,先將帳戶的餘額進行統計

再重新按照原始比例,分配到股、債兩種資產上。

以實況來解說:假設在某年的年初,

筆者挑選 VTI (Vanguard 整體股市 ETF) + IEF( iShares 7-10 年期美債 ETF ),

以「股 50% + 債 50% 」的比例組成美國股債投資組合,並計劃長期持有

結果當年美股回落、美債上漲

到了年底,股債比例由「股 50% : 債 50%」,變化成「股 45% : 債 55%」

執行再平衡時,就須出售部分  IEF(債),並買進 VTI(股),

調整回 「股 50% : 債 50%」的原始比例

每年以此類推,重複進行再平衡的動作。

 

✎  再平衡的執行頻率

再平衡的執行頻率,

最單純就是每年進行一次、並在年底執行

當然也可以決定每半年、每季就執行一次再平衡

但是總交易成本(買賣手續費),也相對會因此提高

 

採行「再平衡」的基礎精神 : 均值回歸

市場與經濟體系的波動,是有週期性的

沒有永遠會直線上漲的市場,但相對也沒有市場永遠在崩跌

「績效領先的市場有一天終究會回落,

表現相對落後的市場,最終會回升」

這即是均值回歸的概念

不過,均值回歸的概念較適用於市場性的股票、債券指數,

在「個別公司」(個股)上,較不適用

市場性的股票、債券指數是集合體的概念,指數並不會破產

但個別公司則有經營風險,

萬一營運不善、甚至破產,就沒有均值回歸的機會

 

採行「再平衡」可達成紀律性逢高減碼、逢低加碼

「再平衡」可選擇每年、每半年、或每季執行一次,

因此,執行再平衡即是「紀律性逢高減碼、逢低加碼」

當股票型 ETF 因恐慌性賣盤殺低時,

若能將美債 ETF 的部分獲利,轉移到股票型 ETF 

當股市觸底反彈時,就可以捕獲到回升行情的利潤

可能有些讀者會疑惑 : 當股市下跌時加碼攤平,不是投資大忌嗎 ?

「停損」與「再平衡」的概念,似乎會互相牴觸

這裡稍作解釋 : 指數型 ETF 建立投資組合,並不會有個別公司下市的問題

可採行「再平衡」的方式,耐心等待均值回歸

但如果是操作個股,因為公司有破產和經營不善的風險

加碼攤平後,若公司獲利無法支撐股價

不斷攤平的狀況下,最後可能會血本無歸

 

♘ 加入「雞尾酒投資 Bar」社團,一步步打造海外投資組合

 

採行「再平衡」實況回測

為讓讀者對「再平衡」更有概念,

這邊筆者取 VTI (Vanguard 整體股市 ETF) + IEF( iShares 7-10 年期美債 ETF ),

以「股 50% + 債 50% 」的比例組成美國股債投資組合,作為回測樣本

為讓差異較顯著,筆者回測期間僅取 2008 年 ~ 2009 年共 2 年

在此期間,美股與美債走勢明顯呈負相關

(資料來源:portfoliovisualizer.com)

(註 : 以上僅為數據研究分享,非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)

 

✎  2008 年底未執行再平衡 

假設在 2008 年初,初始本金有 10,000 美元

將 50% 資金投入 VTI、50% 資金投入 IEF

不巧在實踐被動投資的第一年,就碰上了金融海嘯

若在 2008 年底未執行再平衡 

到 2009 年底,帳戶資產淨值為 9,568 美元

(資料來源:portfoliovisualizer.com)

(註 : 以上僅為數據研究分享,非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)

 

✎  2008 年底有執行再平衡 

同樣假設在 2008 年初,初始本金有 10,000 美元

將 50% 資金投入 VTI、50% 資金投入 IEF

若在 2008 年底有執行再平衡,

將 IEF 獲利的資金移轉到 VTI 上,調整回 50% : 50% 的比例

那麼於 2009 年底,帳戶資產淨值為 10,055 美元

意即 : 2008 年金融海嘯虧損,僅花 1 年時間就補回

(資料來源:portfoliovisualizer.com)

(註 : 以上僅為數據研究分享,非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)

 

假設若不採行「再平衡」

若股票市場連續數年皆維持多頭走勢,

即使不採行「再平衡」,報酬率也會相當亮眼

甚至可能超越有執行再平衡的績效

但是長久下來,股債比率將會偏離原始預定值

可能從原先的股 50% : 債 50%,

變化成 75% : 25%、甚至更懸殊

那麼萬一遇到股市崩盤,

屆時整體投資組合,將會曝露在比原先預期更高的風險下

 

加強「再平衡」政策的靈活性

除了選擇每年、每半年、或每季執行一次再平衡

若想加強再平衡計劃的靈活性

依 Vanguard 的研究指出,

投資人也可視「配置比例偏離值」彈性進行調整

這種方式不是定時檢視投組才進行再平衡,

而是當「配置比例」偏離達某個程度時,就採取動作

例如 : 原先股 50% : 債 50% 的配比,

年中股市大漲,變化成 60% : 40%,

因偏離值已達 10%,此時即執行再平衡

若採行此種方式,除了要設定「偏離值達多少」才動作

也較需費花心力,時常去檢視投組股債配比的變化

 

♞ 重點摘要

1. 採行「再平衡」的基礎精神為均值回歸,

    均值回歸的概念較適用於市場性的股票、債券指數,

    但在「個別公司」(個股)上,較不適用。

2. 採行「再平衡」可達成紀律性逢高減碼、逢低加碼

    對投資人而言,無須預測何時股市會反轉。

3. 「再平衡」最單純的做法,就是於每年年底執行一次

    亦可選擇每半年、每季就執行一次再平衡

    但是總交易成本(買賣手續費),也相對會因此提高。

4. 假設若不採行「再平衡」,累積報酬也許不會比較差

    但長期下來,股債比率會偏離原始預定值,

    若股的比例變成明顯高於債,

    投資組合將曝露在比原先預期更高的風險下。

5. 若想加強「再平衡」政策的靈活性,

    可設定股、債比例「偏離原始值達 N%」才動作

    但比起於固定時點進行再平衡,較需費花心力時常檢視投組。

 

免責宣言

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,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。

 

(贊助商連結)

 

Be First to Commen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